“當干部就要心里時刻想著群眾、 幫助群眾, 為群眾辦實事?!秉S泥河林業有限公司上馬廠林場工會主席柴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干部,他把工作中心放在場站、放在生產一線、放在職工家中。
做職工群眾的 “貼心人”
按照森工集團“五權”建設向基層延伸的要求,上馬廠林場率先組建了職工群眾服務站,為林場職工群眾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幫帶、民事調解、綜合救助等多項服務。細心的柴華將便民服務站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承諾、 服務宗旨等規章制度一一貼上墻頭,使到來的職工群眾對服務站的強大功能一目了然。
服務站還給職工群眾發放了便民服務卡,確保職工群眾在遇到突發事件和困難時能在第一時間聯系到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一天凌晨,一名職工敲開了便民服務站的門,原來這名職工的妻子突發急病急需要送往醫院救治。柴華立即安排車輛,一同將病人送往醫院。截至目前,上馬廠林場便民服務站已累計為職工群眾辦好事、實事達47件。
做職工群眾的 “暖心寶”
上馬廠林場現有職工群眾300余人,一直以來沒有衛生所,職工群眾有個頭痛腦熱需要打針吃藥非常不便。在柴華的提議下,林場自籌資金,將一間空屋改造為衛生所,在公司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黃林職工醫院為林場選派了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長期駐扎在林場衛生所,目前, 診所已累計接診達200余人次。
林場職工遺孀于淑蕓老人得到柴華的關心和幫助最多。由于老人的兒子無勞動能力,每年冬天的燒柴曾是老人最大的煩心事,可這些年來,柴華每年都組織職工為老人送燒柴,再也不讓老人犯愁了。
老人的兒子患病沒錢住院,柴華積極向林場和公司工會反映情況,為其申請臨時困補資金等補助,并聯系醫院辦理相關住院手續,還自掏腰包500元幫助其渡過難關。柴華還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幫助老人的兒子辦理了殘疾證,使他的低保金由每月390元提高到每月702元。
做職工群眾的“主心骨”
在領導班子和工會組織的帶領下,上馬廠林場的黑木耳種植、林蛙養殖、薇菜種植、養蜂等產業項目已經粗具規模,大多數職工都已走上致富的道路,但還有一部分職工因無資金、無技術,仍處于貧困狀態。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勵,靠幫靠扶不如靠技藝”。下崗職工的自身素質決定其再就業的能力,本著實用和可操作性強的原則,柴華多次組織職工群眾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幫扶職工盡快脫貧致富。困難職工朱喜一沒技術、二沒資金,柴華便和他一起研究探討創業項目,并自掏腰包給他送去了種兔、雞仔,為他購買了有關養殖方面的書籍和材料。在他的幫助下,朱喜一家通過家雞山養、 種兔繁殖增加了收入,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柴華還幫助困難職工馬金俠購買林下雞200只,搭建豬舍一座,養殖生態豬5頭;幫助困難職工李元貴種植黑木耳2萬袋,年獲利3萬余元……
當職工群眾遇到困難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決是柴華的最大心愿。他用自己的行動,為職工群眾辦實事、 做好事、解難事,使工會真正成為林場職工群眾的 “貼心人”“暖心寶”“主心骨” !